播客:张云帆的芒格之道
#芒格
#知行合一
#播客
#2023/12/23
目录
总结
- 真正的知行合一是内化,是消化
- 具有「时空挤占性」的东西都一定要慎重
- 快乐的科学
- 内啡肽
- 跑步
- 吃辣
- 解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
- 血清素
- 拥抱
- 亲密关系
- 内啡肽
- 拼图世界观
- 历史哲学通用学科,拼图的中心,很容易和其他学科融在一起
- 计算机、医学等相对专业
- 习惯
- 当你拥有一个习惯,你会忘了这种习惯
- 跑步能够变成习惯吗?
- 思考能够变成习惯吗?
- 量变不会引起质变
- 关心质量,而非数量
- 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
- 成功有偶然性,失败有必然性,所以去研究失败
一、知行合一
-
人生的终极哲学是芒格所说「知行合一」 :不仅能把事情做成,人生也是自恰的
-
对知识诚实,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。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
-
读书不会带来改变,思考不会带来改变,只有读书后的思考而带来的行动才会对生活有改变(即知行合一)
-
对欲望诚实,对知识是否掌握要诚实
-
人只能活一次,你要想好怎么活
-
「知」有一些知识和方法论,内化为自己的。
-
「行」对知道的保持诚实,行动上,做到它。
-
「合」时间管理。颗粒度要细,在时间这一线性维度上组合知与行。
-
「一」在所追求的一个事业或一个目标上,坚持下去,也许3到5年就够,一定能获得你想要的“成功”。
二、内化
- 道理不应该停在「获得即满足」的阶段,还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将它们内化。即真正消化它。
- 任何道理、金句不经内化,“获得”本身就毫无意义。
- 或者如许知远所说,变成闪闪发光但只是贴在皮肤上的塑料片。
人应该建立一个逻辑底层,去相信一些有逻辑合理的东西,然后你才能在里面找到源头和方法,理解原理,于是就可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,并且可以做得非常棒。比如,理解内啡肽生成的原理,就可以驱动自己或他人去做成某件事的同时还能获得快乐。
三、幸福 = 预期 - 能力
幸福的关键在于预期与能力的匹配
- 人只能活一次,一定要想好怎么活,具有「时空挤占性」的东西都一定要慎重
- 如何看待成功与物欲?人生的 1/12 原则。炫富并不能给你带来真的认同。
- 货币可以量化世间万物
- 金钱的边际效应递减 和 时空挤占性
- 大多数人都是只是想,不断拔高欲望。但不做任何行动
- 即得性满足,在获得的那一刻就满足了,而不是使用时获取乐趣。很多时候大部分需求都是伪需求
你什么都不做,不提升自己的任何能力,欲望还大的不得了
扩大能力圈
不断扩大能力圈,而不是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寻求突破。
四、快乐的科学本质
「快乐」的科学本质,怎样才能获得更长久的多重快乐?
从科学角度而言,能真正让你幸福的是 认真努力获得的奖赏和亲密关系也就是内啡肽和血清素
有一个比较直白的例子我觉得嘉宾分享的很好,他说他让女儿去做一件事,女儿完成一件事会得到内啡肽,而女儿帮助爸爸做了一件事获得爸爸赞美得到了「血清素」。
爸爸给女儿巧克力奖励,而巧克力产生的糖可以穿过大脑屏障为身体功能,同时获得「多巴胺」,因此只是简单完成一件事,背后能拆解的幸福感获得就非常多。
而他把这套机制只要设计好,就可以在任何场合去运用。同时,他提到为什么高僧打坐能幸福,因为很多的思考都在大脑中在不断演练,类似大脑体操,简而言之,是智慧得到的快乐。
冥想为什么带来快乐?或许「头脑体操」也是一样的道理
躺平虽然不能分泌内啡肽或血清素,但是可以排除负面影响,属于一种麻醉状态 ,其实跟酒精还挺类似。
多巴胺
- 吃到美食瞬间分泌的多巴胺或者看到漂亮的人
- 烟民,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,受多巴胺控制。
- 购物
- 爱情,激情,大脑的多巴胺会持续 3、4年,而不是七年之痒
- 太多的脂肪会阻止多巴胺的分泌
内啡肽
- 做比较痛苦的事获得成就,比如运动健身,比如解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。
- 跑步者的愉悦感( runner’s high)。是指 当运动量超过某一阶段时,体内便会分泌脑内啡,40 分钟左右才会分泌
- 这就是为什么运动是绝对能够解决焦虑的
- 吃辣的快感也会促进分泌,体内分泌内啡肽,消除舌上痛苦
- 唱嘹亮的歌曲 也有助于内啡肽的产生
肾上腺素
- 极限运动,能快速给你瞬间反馈,因此玩极限的人阈值往往比较高。
血清素
- 跟你亲密的人(家人、朋友、恋人)一个拥抱就能分泌。
- 「拥抱」,这件事的成本极低,但是收益极高
- 忧郁症
催产素
- 女性在怀孕期间分泌的催产素有利于增强她们与婴儿之间的联系。
- 男性也会分泌,催产素是促进情侣忠诚的“催化剂”,比如对美女照片的反应上明显迟钝了很多
人生的三种状态中,「想清楚」和「没得选」反而更容易成功
四、拼图世界观
- 求知对于我来说是个有限宇宙的拼图游戏
- 历史哲学相关的,其实更属于拼图的中间板块,很容易和其他学科或知识产生联系;
- 但专业领域比如医学或者其他专业领域更属于拼图的边界
- 以前的中医,和西医都是归纳法
- 西医认为是人是液体
- 现代医学是演绎法
- 显微镜的发明,显微镜的发明源于玻璃的颗粒度
- 玻璃、熔炉、大航海时代,那么如果你从事医学,具备更宏大的认知体系
- 你可以从工业,到历史到文明的演变,你更能理解医学的产生和变化。
- 原子弹你我造不出来,但不妨碍我们去搞懂原理
- 不要只在能力圈里寻找最大收益。而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
- 人生选择中永远“以钱为标准”做出选择,在「能力圈内寻找最大化收益」,而不是踏出舒适区,主动寻求学习改变与突破。自己不就这种典型案例吗
- 写作在我看来是一种灵感创造与思考记录的活动
- 人需要建立逻辑底层,再找到方法。
从中他提到了显微镜的发明,通过显微镜发明又讲述了玻璃、熔炉、大航海时代,那么如果你从事医学,具备更宏大的认知体系,你可以从工业,到历史到文明的演变,你更能理解医学的产生和变化。
五、All in?
- 全力以赴与 all in:学费是要交的,但不要把交学费变成赌身家
- 能力的习得不是去 All in 自己的筹码,而是拿出部分成本去试错学习,当学费而不是赌身家。
- 真正成功的人,从来没有 All in
六、连续成功者的秘诀是什么?
就两条:
- 时代的红利
- 个人努力与方法论、勤奋
建立自己的世界观,做能力范围的事,追求个人幸福,清楚成功背后有巨大的时代红利赋能,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且勤奋。
七、时间管理
- 做好时间管理,这个世界是因果循环。
- 雷军的高效工作与高颗粒度的时间管理
- 世俗成功的最重要要素——没有之一——时间管理
- 普通人完全没有时间管理概念
八、习惯
- 当你拥有一个习惯,你会忘了这种习惯
- 跑步能够变成习惯吗?
- 思考能够变成习惯吗?
九、量变不会引起质变
- 量不会带来本质的不同
- 研究失败,而非总结成功,因为成功有偶然性,失败有必然性。
- 「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」,数量远没有质量重要
- 读书不是写笔记就够,也不取决于数量,而在于你是否做到了“内化”。
- 如果你只是为了做事,那么你关注的在于深度和内化,而不是阅读数量堆积。
- 认真思考,建立自己行为准则的方法与数量没有必然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