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003 期:你需要的不是更多笔记,而是转身的行动
#2025/08/12
#年轮
#log
#日记
目录
1. 翻翻过去几年间关于“纠结”的现场
虽说,现在新的纠结现场已经很少了,但这些老朋友还是会偶尔来关照你,那就洞察下
它们像一面忠实又略带无奈的镜子,清晰地映照出一个不断自我拉扯又持续寻求突破的你。这面镜子提醒你,答案其实就在你写下的反思里,只是需要重新聚焦。
你关心的是那些熟悉的老朋友:无处不在的纠结漩涡
。 它们总在工具选择上打转——Bear的标签是否完美、博客平台究竟选语雀还是飞书,纠结到让你叹息“又又纠结了很久很久”
。它们在形式上缠绕不休——笔记是否该用Markdown、代码高亮是否重要、不同主题的内容是否要分开放置,反复消耗你的心力。
最终,它们在本质上揭示了同一个问题:“对于形式关注越多,关注本质的精力和时间就越少”,这正是你写在2023年3月的痛点,形式与本质的拉锯让你的努力事倍功半。这种纠结常常让你停留在计划层面,陷入空想,正如你敏锐指出的,成了一个耗在计划上的空想家。
工具和形式不应是主角,自己理解的、能帮自己快速整理思绪、理解与回忆的”,才是根本目的。
当意识到“笔记不是越多越好,应该是越少越好”,当决心只“写自己觉得需要记录的”,你已经触达了精简与行动的精髓。
所以,我喜欢在 OB 里疯狂的删删删,删多了又如何?
2. 一些良方
- 卡住时别死磕 “先别慌,继续做其他题,再回看”,这不仅仅是解题策略,更是对付钻牛角尖情绪的良方。
- 如果以后纠结一个事情,那就画出来,划出来,写下来,分析一下!
- 曾经那根自我约束的铁律:“周末任何借口都必须去学校看书”,它们都是对抗行动瘫痪的
具体解药
。 - 需要知道,本质原因还是价值归属焦虑、自律阻力与创作的真实性挣扎
3. 核心原则
- 该去学校的书桌边就去坐定,该写的博客就选定一个平台立刻发布,代码高亮也好平台选择也罢,在行动中自然会找到实用的刻度。
- 那些反复提醒过自己的核心原则,“关注本质而非形式”,就是解开纠结绳索的关键钥匙。
- 每一次面对
选择的拉扯
,就拿起这把钥匙,别让“记录纠结”本身,又成为一个新的纠结现场
。
4. 行动行动
说到要跟着孩子学英语(行动),要研究AI框架延续职业生涯(行动)
5. 无用的消耗
- 过滤掉无用的消耗,比如折腾工具 ,比如纠结,又比如无意义的脑补
6. 原来某件事情根本不重要
- 工作生活中,有时候突然拍一下脑袋,原来某件事根本不重要
- 所以,一个坏习惯,对周边的人和事情,为什么要敏感?
- 你应该经常问自己,关你屁事?
- 你究竟怕什么?
- 问自己:这是我真正在意的吗,还是怕「脑补」在作祟?
7. 爹味
- 爹味就是把自己的认知强行套给别人
- 一定要警惕避免这种味道